English

何时飞入百姓家

2001-03-06 来源:生活时报 科林 我有话说

尽管还是2001年的春天,而PC显示器市场上却已经显出了一番火热景象。今年PC显示器市场上的一大热点莫过于各路人马同唱“液晶”赞歌———不仅Philips等液晶面板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和供应量,并且许多显示器厂商均向市场上推出了自己的液晶显示器产品,如EMC、Acer、三星等。更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纷纷降价不止,虽然整体价格水平仍然不低,但却在不断地蚕食着市场份额。面对液晶显示器的一派春色,人们不禁要揣测:液晶显示器,你何时飞入百姓家?

天生“丽质”必有用

人们也许要问:不是已经有了纯平的CRT显示器吗,同为平面显示器,怎么液晶显示器就这么受人瞩目?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天生“丽质”的液晶显示器(一般都简称为LCD显示器),有着普通的CRT显示器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这里说来话就长了。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绝大部分普通的显示器都是CRT显示器,从本质上讲其显示原理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彩电并无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其一大优点就是成本低,易生产;然而它也有着很多固有的弊端,有时甚至到了让人难以忍受的地步:首先是存在着图像的失真现象;其次CRT显示器体积庞大、功耗大;而其最顽固的一个缺点就是辐射效应,对长时间使用者的视力和身体健康都极为不利。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替代的显示技术,而现在普遍为大家所看好的就是LCD显示器。

与CRT显示器的那些缺点相比,LCD显示器的优点就显得弥足珍贵:它完全没有辐射危害,对人体安全;LCD显示器不闪烁、颜色失真近乎于零,而且还具有工作电压低、功耗小、重量轻、体积小等等优点,而这些都是CRT显示器所无法实现的。以EMC新近推出的一款LP-500液晶显示器为例,其体积不到同类19英寸CRT显示器的二分之一,而净重却仅有9公斤,工作功耗也只有35瓦,这要比同样显示面积的CRT产品少了近50%,显示效果却不相上下。正因如此,LP-500凭藉流畅简洁的外形设计及优秀的内在品质荣获了德国“汉诺威电脑展最佳设计奖”和我国台湾“金瓶奖”,并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赞许。

目前PC用液晶显示器的技术发展大约已经历了三代,从最早的TN-LCD发展到现在主流的TFT—LCD。以往LCD显示器高昂的价格使其难成主流,但现在的LCD生产技术在材料、工艺流程、切割方法、生产良品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产品的成本和价格都有了较大规模的下滑,也正因如此,才使得这“天生丽质”的LCD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实,摆脱了“看上去很美,用起来很贵”的尴尬。

大约会是在冬季

轿子再好,还得众人来抬。LCD显示器美好的市场前景,现实技术和需求的进步,已经引起了厂商、市场和用户等各方面的热情。

显示器面板生产商正在纷纷扩大生产和供货规模,例如LG就打算将其今年TFT-LCD的产量提高20%以上。以我国台湾为例,目前台湾几家大的LCD面板厂商都在不断加快批量生产和进行产值扩充,目前已经陆续有中国映管、奇晶光电、联友光电、瀚宇彩晶和广辉电子等六家厂商进入液晶显示器领域。据有关资料显示,这些公司的初期投资金额巨大。而且几家面板厂商在看好未来市场潜力的情况下,各种扩产和提升产值的计划还在不断被提出,甚至纷纷在第一条生产线都还没达到满载产值之前,就立即跟进第二条甚至第三条LCD生产线。而各显示器生产商也趁此纷纷推出LCD显示器产品,像EMC、Acer等都有成熟的产品推出,大大丰富了用户的选择。

市场上LCD的热度正在升温。与过去孤零零地站在展台上的形象不同,LCD已经开始走下“神坛”,进入普通的卖场,销量也在持续增加。随着产量的剧增和成本的显著降低,台式机和笔记本所用的液晶显示器(LCD)的价格正在急剧下跌。例如目前国际市场上,15英寸显示器的批发价已经降到了为每片440美元左右,与去年11月下旬相比,下跌了50美元;其余尺寸的LCD价格也在大幅下滑,下滑幅度达到了20%-25%,价格门槛已经降低,迅速向用户的心理线靠拢。如大屏幕的EMCLP-500,价格还不足万元,推出后很受用户欢迎。在此情况下,市场上LCD的升温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对一般用户来讲,LCD显示器除了价格因素以外大概没有什么可挑剔的。据统计,目前在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LCD显示器在PC中的占有率已经高达25%-30%(当然这与他们的购买力比较高有关)。而在我国,目前LCD显示器的普及率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国人对显示器健康环保要求认识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LCD显示器的市场空间必然是十分广阔的,而目前市场上LCD显示器的降价大潮恰恰迎合了这一趋势,而两方面推波助澜的结果必然是市场的扩大。因此,业内人士分析,到今年年底为止,将是LCD显示器在国内的一个持续升温期,销量将有明显增加。届时,LCD显示器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子也许就不远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